磅礡氣象:博術館等級收藏品

大尺幅的作品,不僅能給予觀者大器磅礡的震懾,也能吸引目光。透過賞畫距離的改變,遠觀時綜覽全局感受畫作氣勢;近觀則能仔細品味細節。對藝術家而言,大尺幅作品可謂是自我挑戰,無論是展出時的需求或是流傳的意圖,從畫面經營與技法掌握,大作品都有「一著失誤、滿盤皆失」的風險。若再到體力的考驗、創作空間條件等外在因素,亦是必須直接面對與克服的試煉。換言之,在藝術家的生涯中,總是小品多、大作少,面面俱到的大作更屬難得。

焦墨山水 張光賓

張光賓(1915-2016)「雙瀑幽泉」 設色紙本 畫心 2004年作 69.5×236 cm。成交價: NT$141,6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張光賓(1915-2016)出生於四川,師承傅抱石、李可染、黃君璧等名家,鑽研書畫創作與研究,1969年進入故宮博物院任職,對於元代書畫研究得力最深。張光賓遍覽故宮所藏書畫,甚早便意識到「線條」在繪畫中的重要地位,凝鍊個人風貌時卻大膽捨之,承繼龔賢、黃賓虹之法,以「點」為主要元素。1997年發展出「焦墨散點皴」,將點綴之用的苔點轉化為主體,2004年《雙瀑幽泉》即是風格成熟的經典之作,山巒樹石先以線條勾勒,而後便以點為皴,山巒有如飽經風霜侵蝕,給予觀者極為渾厚、堅實的視覺感受。

張光賓(1915-2016)「山水四屏」 設色紙本 畫心 2007年作 137×34.5cm x4。成交價: NT$141,6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2005年起,已過90高齡的張光賓再求突破,在「焦墨散點皴」的基礎上發展出「焦墨排點皴」,2007年的《山水四屏》可視為其「焦墨排點皴」經歷兩年著墨的具體成果,山巒樹石不再先以線條勾勒,而是以連續排疊的點所組成,更顯出畫風的蒼茫之感。立軸作品適合表現重巒疊障之意境,山間雲霧以留白呈現,而非以烘染而成,讓其筆下山水更像是可以接觸的真山實水,而非難以捉摸的神幻仙境。張光賓晚期的山水多半少有設色,僅以淺色表現遠山,此四屏之作的山巒樹叢局部施以青綠色,而使整體更顯溫潤。

油畫新境 胡宏述

胡宏述(1935-2015 )「卡」 綜合媒材畫布 繃架 2006年作 517×183.2cm。成交價: NT$5,9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胡宏述(1935-2015),1959年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並於1966年取得美國葛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設計碩士學位。胡宏述從建築出身,跨足公共藝術、設計等領域,197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繪畫。2006年創作的《卡》寬度超過5公尺,觀賞者可在畫作前行走觀看,或駐足停留欣賞細節。畫作以油畫顏料為主、參酌其他材料在畫布上創作,黑色的顏料橫向延展,隱約浮現出像是文字或裂痕的灰白紋理,可以聯想到經過風雨侵打的石壁、或是書法碑刻的拓片。胡宏述的繪畫自學而成,得力於建築、設計之經驗,卻能不求精密計算而力追自然,取得個人獨有之特色。

畫壇變調鳥 李錫奇

李錫奇(1938-2019)「漢采-本位2012-7」綜合媒材木板 2012年作 120x240cm。成交價: NT$1,77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李錫奇(1938-2019)出生於金門,1955年進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科開始接觸木刻版畫,1959年與楊英風、陳庭詩、秦松等人共組「現代版畫會」,以抽象版畫作品嶄露頭角,亦是「東方畫會」成員,是台灣現代藝術領軍人物。1991年,李錫奇在湖北美術館觀賞出土的漆器而有所啟發,發展出個人獨有面貌的漆畫。《漢采-本位2012-7》以黑、紅、金三色為主調,延續其抽象版畫作品之脈絡,以幾何塊面構成,形成雄渾、厚重的視覺意象,漆面平塗產生的光澤與雕漆後的粗糙並置,加上圓轉流暢的書法文字穿插,一改漆畫傳統重視裝飾、小巧瑰麗之風,得見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質樸與悠遠韻味。

樸拙自然 李穀摩

李轂摩(B.1941)「前程似錦」 設色紙本 框 1990年作 69×136.5cm。成交價: NT$153,4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李穀摩(B.1941)出生於南投,受余清潭、夏荊山等書畫家啟蒙,逐漸在書畫領域有所成就,曾獲全國美展金尊獎、省展書法類首獎、中國文藝獎章等獎項肯定。李穀摩年幼時務農、放牛的經驗與記憶,影響他在繪畫題材方面鍾情於自然景致、田園風光,立意也多取正向或風趣詼諧。1990年的《前程似錦》創作於該年春天百花齊放之時,李穀摩用其擅長的雞為題材,雄雞昂首闊步,母雞緊隨在後,頭部轉向後方望向小雞,藉由視線來導引畫面之布局,看似無心實是高明之處。設色方面以粉紅、淡綠色為基礎,雞冠與羽毛處用鮮紅、墨色提出強化主題,表現春日的和煦與恬淡之情。

江派山水傳人 周澄

周澄(B.1941)「臨風溢露」 設色紙本 框 1989年作 138×34.5cm x8。成交價: NT$885,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周澄(B.1941)出生於宜蘭,字蓴波,1961年進入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期間隨江兆申學習詩文與書畫篆刻,獲得中山文藝獎、全國美展、吳三連文藝創作獎等重要獎項肯定。此件1989年創作的《臨風溢露》尺幅接近280公分寬,荷葉以墨色交疊畫成,時而用淡墨疊加、時而以濃墨揮灑,艷紅的荷花從中綻放,花葉相互映襯。歷來畫家皆喜愛畫荷,不僅是取其君子之意涵,更因為荷葉的渾圓與荷莖的纖細兩者形成對比的視覺語言。周澄此作筆墨功夫嫻熟,墨韻淋漓而不流於氾濫、筆力勁健而不顯張揚,藉由荷莖與水草、嫩葉將畫面中上方的花葉歸納為兩個群組,顯示出掌控畫面之能力。

收藏指南:專家指出,藝術品收藏家,親身鑑賞不同畫作,不僅能夠建立自己的視覺感受經驗,亦能增進對藝術品市場變化的敏銳度,大有所益。以國家美術館為例,國美館典藏張光賓《江山無盡》李錫奇《本位 新發之十四》;歷史博物館典藏胡宏述《嶙》周澄《青松白雲》等作品,皆精彩豐富,值得參訪。

獨樹一幟:台灣當代彩墨名家

上世紀50年代起,現代藝術思潮席捲台灣藝壇,也對當時的「國畫」有所衝擊,畫家們或者擁抱現代藝術思維大膽改革傳統、或是與傳統文化相互辯證和交融,皆以自身取向進行水墨畫的創作。此外,隨著資訊傳播與科技進展,畫家在藝術思潮的接觸、受到生活中的視覺刺激等影響,也對水墨畫中「以墨為主、設色為輔」的觀念有所反思,色彩所扮演的角色更顯重要。發展至今,台灣當代彩墨面貌可謂多元紛呈、琳琅滿目而不拘一格。

詩書畫印四絕 江兆申

江兆申(1925-1996)「樵屋聽泉」 設色紙本 框 62×97 cm。成交價: NT$354,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江兆申(1925-1996)出生於安徽書香世家,渡海來台後求教於溥心畬學習詩文書畫篆刻,1965年起進入故宮博物館任職,逐步升遷於副院長職務退休。1980年的《樵屋聽泉》作品,取宋人詩意入畫,描繪春天之景。前景群樹繞屋,右側則有大片山勢切分空間,並與中景互相接續,是江兆申作品中常見的手法。遠景則以淡墨表現雨霧迷濛。整幅作品墨色溫潤,用筆和緩不顯急躁,設色也力求淡麗雅致,充分春天時「吹面不寒楊柳風」之暖意。

白雲堂傳人 胡念祖

胡念祖(1927-2019)「山水」 綜合媒材畫布 繃架 1999年作 50×60.5cm。成交價: NT$212,4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胡念祖(1927-2019)出生於湖南,1948年拜黃君璧為師,山水飛瀑深得黃君璧之傳。1971年胡念祖赴美定居與進修,並致力於文化推廣。受到生活環境的視覺刺激與美國的藝術思潮啟發,也對於西方繪畫有所研究。1999年的《山水》便是胡念祖融會西方繪畫這一支線的佳作,捨棄宣紙改用畫布,前方大塊黑色上有紅、黃色點交織,其中隱約可見的樹枝與後方淺灰色描繪的山坡與涼亭,將觀者目光從色彩斑斕的抽象畫面拉回秋日山林之景。以西畫材料造東方山水之意境、輕重與濃淡對比強烈、抽象與現實手法結合,可謂匠心獨具。

曲線的藝術 楚戈

楚戈(1931-2011)「三湘的記憶」 綜合媒材紙本 框 2005年作 66.7×68.5cm。成交價: NT$129,8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楚戈(1931-2011)本名袁德星,出生於湖南,跨足古物鑑定、詩人、作家、畫家等領域,曾任職故宮博物院器物處,也是台灣現代藝術的引領人物。2005年的《三湘的記憶》是畫家描寫記憶中的家鄉景色,在揉皺的紙張上先勾勒山形,再以側鋒渴筆塗刷形成山石肌理,山巒綿延堆疊,幾乎佔滿畫面,構圖極富趣味性。而後再以淡藍色為主調,偶爾以赭石提點屋宇,構圖雖趨於盈滿,但墨、彩皆以淡雅為多,使畫面呈現出流動而不滯礙的氣息。

現代水墨之父 劉國松

劉國松(B.1932)「山魂」 設色紙本 框 1999年作 94×21.5cm。成交價: NT$1,652,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劉國松(B.1932)出生於山東,1951年進入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在朱德群、廖繼春等師長影響下投入現代藝術運動。1961年回歸紙墨媒材創作,主張「革筆的命」,打破水墨畫創作筆然中鋒用筆之框架,是「中國畫現代化」之代表。《山魂》由四個畫面組成,利用極易失敗的「水拓法」在宣紙上留下墨汁流淌之痕跡,再以藍色多次暈染而成。劉國松擅長使用色彩來造境,此作之意象似是山雨欲來的煙靄景色,又像是深邃無盡的海底風景。

嶺南派大師 歐豪年

歐豪年(B.1935)「芭蕉小蟲」 設色紙本 畫心 96.5x54cm。成交價: NT$413,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歐豪年(B.1935)出生於廣東,師承嶺南派第二代名家趙少昂,1970年定居台灣,是當代嶺南派的代表畫家。《芭蕉小蟲》以墨色為主要基調,用飽含墨汁的筆鋒刷出蕉葉,再以淡紅、淡紫畫花朵,並以撞粉法來表現出雨後花朵嬌嫩欲滴之感,一蜜蜂被畫香吸引而來,更增加了畫面的豐富度與畫面意蘊。此作構圖採取左輕右重、上密下疏的配置,左下角大量留白,並以落款填補左上方、形成的險絕敧側之勢,畫面輕重配置極為巧妙。

東方畢卡索 閻振瀛

閻振瀛(B.1940)「荷花」 彩墨紙本 畫心 126.5×65.3cm。成交價: NT$236,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閻振瀛(B.1940)出生於山東,東吳大學外文系畢業,赴美取得戲劇藝術與實用語言學博士學位。跨足詩人、翻譯、雜誌主編等領域。閻振瀛受到原住民雕刻啟發而投入繪畫創作,《荷花》以活潑的筆觸勾勒荷葉,再以長線條表現荷莖的交織,形式構成有如樂譜上的音符。畫面色彩以藍綠色強化色塊分布,再以紅色來表現荷花與游魚,水面上的橫向波紋似是雕刻中入木三分的刀痕。閻振瀛以水墨為基礎,融會馬諦斯、米羅的畫風,於當代彩墨中別出新裁。

新文人意象 李義弘

李義弘(B.1941)「清谿如鏡」 設色紙本 畫心 1989年作 96×89.5cm。成交價:NT$531,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台灣當代藝術家精粹上拍賣。

李義弘(B.1941)出生於台南,就讀藝專期間師承高一峰、傅狷夫、胡克敏等名師奠定良好基礎,畢業後進入江兆申之門下學習。此外,李義弘亦醉心於攝影,1989年的《清谿如鏡》以縱向描寫河川兩側人家,可說是李義弘結合鏡頭取景的視角發展成極具個人特色的畫面配置方式。兩側房屋櫛比鱗次形成視覺韻律,樹木向河川中央生長,是串接左右畫面的重要元素。樹葉以鮮豔的紅、橙兩色點出,使作品色彩於樸素簡約中增添暖意。

收藏指南:專家指出,藝術品收藏家,親身鑑賞不同畫作,不僅能夠建立自己的視覺感受經驗,亦能增進對藝術品市場變化的敏銳度,大有所益。以國家美術館為例,國美館典藏江兆申《子規聲裏雨如煙》胡念祖《山水》閻振瀛《有鴿子的黃昏》;北美館典藏楚戈《花季》劉國松《月之蛻變之29》歐豪年《寒山子題壁》;歷史博物館典藏李義弘《小橋垂釣》等作品,皆精彩豐富,值得參訪。

民國大書法家于右任

清末民初而後軍閥混戰,儒家大將在書法書體上亦隨之汲古出新,以碑學樸厚靈動的筆法,寫出「尚武」的入世精神,筆意大巧若拙,胸中大器躍然於紙上,而軍國主義至死不屈的奮戰精神,也使得此時期的書法深具時代風範。

于右任(1879—1964),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斗口於村,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在中國書法史上,于右任先生無疑是一座時代燈塔。其崇高地位及其廣泛影響,無可取代,被譽為當代草聖,無論是從藝術文化價值還是經濟價值方面考慮,于右任書法作品都是很有收藏和投資價值。

于右任(1879-1964) 行楷五言聯 水墨紙本 畫心 176 x 46.5cm x2。估價:NT$400,000 – NT$8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儒門將帥 亂世情懷上拍賣。

于右任草書是懷素繼承和轉化,用筆純為中鋒,線條比較纖細,而其楷書,用筆圓勁,主要得力於深厚的魏碑功底,他將草書與魏碑融為一體,自成一格,於此對聯可見其轉化的過程,雖為楷書,卻有碑體的左勢與厚度,用筆樸實無華,雍容大度,為碑學開創出一個新境界,為後人開拓了一條新途徑。

于右任(1879-1964) 行書「勤修善根」 水墨灑金蠟箋 畫心 64 x 178。估價:NT$300,000 – NT$6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作品以紅色撒金箋書寫,紙張偏熟,故較不著墨,可見墨色層次明顯,不洇墨,筆勢走向清晰可見。近年市場熱度一直呈現出穩定上升趨勢,其書作價值也屢創新高。

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

曾國藩(1811-1872) 隸書 「守拙」水墨紙本 畫心 1858年作 39x58cm。估價:NT$50,000 – NT$1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書法是「道」,可說是表現中華文化精神本質的特色之一。形式如爲橫批、匾額,書家經常透過精簡深邃的佈局,展現其力量之美,酣暢人心。正如劉熙載語:「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匾額書寫的紀載最早可追朔西漢蕭何於長安未央宮上所題的「蒼龍」、「白虎」,發展至明清時期可謂達到鼎盛,從布衣陶朱至朝廷官府,蔚為大觀並深植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民國初年更是成為時局混亂下抒情言表的方式。書寫內容多樣且通常與建築相呼應,如以樓、堂、齋、閣、殿、室、庭、台等自身的居所名號;故多格言、座右銘、勵志勸善等這些內容,透過書家筆墨轉化而成建築的靈魂,不可分割般,同時亦象徵主人翁對自身生命的尊敬與嚮往。

又談及書法的對話性,橫批匾額性質特色絕對不亞於其它的作品形式,展示時榜書大字的視覺效果,透露與觀賞者對話的強烈企圖心,也因凝鍊的字詞吸引眾多漢字文化圈的人們;若再細細品評則能「書如其人」,得體會書家們的學養風範與作品的鏈結,如此的書法藝術影響深遠至今、淵遠流長。

聖祖 玄燁

聖祖 玄燁(1654-1722) 行書 「水芳巖秀」 水墨灑金蠟箋 畫心79x250cm。估價:NT$450,000 – NT$9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康熙(1654-1722)即清聖祖愛新覺羅 玄燁。世祖三子。1661-1722年在位,為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八歲即登基。康熙學書極推崇董香光,致力臨寫學習,其雖為學董,但並未完全承襲董香光,其處理政事之暇便以書法遣懷。此件作品線條柔美中涵有博雅氣息,筆法似董其昌,得其俊雅而厚重圓潤,氣度自信而從容。康熙視董書為圭臬,而在上行下效的風氣之下,這段時間可說是董其昌書法的輝煌時期。

高宗 弘曆

高宗 弘曆(1711-1799) 行書 「戒急」 水墨手繪龍鳳紋絹本 畫心98x186cm。估價:NT$450,000 – NT$9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乾隆帝(1711-1799)愛新覺羅,名弘曆,為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學書初習趙孟頫,後學千字文,再學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上追晉唐,打下深厚楷書的基礎。他在書法下過很大的功夫,對孫過庭的書譜研究頗深,而主要受趙子昂影響最大。從他的此件書法中可以看出,有著趙子昂的圓潤和秀媚,整幅書法給人一種工整端莊的感覺,具有一定的氣勢。乾隆的書法學習趙子昂的筆法和結構,並且對自己的書法頗為自滿。所以在傳世書畫中都常可看到其題跋,乾隆的書法在清朝乃至中國歷代之中已屬上乘。

康有為

康有為(1858-1927) 行書 「虛竹樓」水墨紙本 畫心 33x112cm。估價:NT$150,000 – NT$3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康有為(1858-1927)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康有為少年時期在帖學上下過很大功夫,從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入手,而又先後臨習歐陽詢、趙孟頫、歐陽通、裴休、柳公權、顏真卿、孫過庭、鍾繇等書。其書法具有強烈的個人面貌。風格可以用拙、重、大,三字來形容,康有為大字作品,其率真中見生澀、奇崛中寓質樸,其藝術理論廣藝舟雙楫定格了康有為清代碑學大家的形象,這雄渾的大字作品是他理論的最好詮釋與註解。

胡適

胡適(1891-1962) 行書 「喫苦茶」水墨紙本 畫心 30x63cm。估價:NT$100,000 – NT$2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讀書時曾取名洪辭,又改為適、適之。安徽績溪縣人。胡適先生行楷「喫苦茶」,結字端莊,筆法俊秀,筆勢開朗,走筆流暢,淳樸凝斂。此作款書贈作人先生。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是鲁迅(周樹人)之弟。周作人50歲作自壽詩寄給上海的林語堂,林發表在他辦的(人間世)雜誌。周作人詩云: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老去無端玩骨董,閒來隨分種胡麻,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茶。胡適依韻作(和苦茶先生打油詩),故取此三字作書贈之。

吳湖帆

吳湖帆(1894-1968) 行書 「萬詩堂」水墨紙本 畫心 35x114cm。估價:NT$150,000 – NT$3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齋名梅景書屋,江蘇蘇州人,是古書畫鑒賞、收藏大家。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三吳一馮」。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本作品「萬詩堂」其書法取法宋徽宗與米黻之間,得徽宗秀逸與米黻的清朗,用筆精健遒逸,用筆精到,起落轉承熟練,充分展現其個人之風格。

溥儒

溥儒(1896-1963) 楷書 「學翰樓」水墨紙本 畫心 34x89cm。估價:NT$300,000 – NT$6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專題::樓堂齋閣 橫批匾額專輯上拍賣。

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又自號「西山逸士」,清皇室之貴裔。溥儒從小便與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大陸淪陷後,移居臺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最傑出的國畫大師,眾稱為「渡海三家」。溥心畬早年的大楷主要取法顏柳歐三家,後於裴休《圭峰碑》 用力最深。本作品筆畫刀斬利落,具有柳公權的法書側重骨架氣勢,又有顏真卿圓潤渾厚。他將顏柳二者的書法融為一體,使創作達到登峯造極,為世間之珍品。

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

溥儒(1896-1963) 蝴蝶圖冊 設色絹本 日本冊頁八開 17.5×11.5cm x8。估價:NT$1,000,000 – NT$2,0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上拍賣。

皇室貴胄大多雅好書香文墨、工于鑑藏之道,常是遍覽名跡、流連於古墨研賞。中國畫史上文化傳統對於中國畫深具影響,書家畫人濡染於這些豐厚的文化資源,寬宏高雅的風致也自然洋溢於創作之中,獨特的人文氣習經常為一般云云眾生所難以企及,作品也甚得後來書畫家及收藏家欽佩。

高宗 弘曆 (1711-1799)

溥儒(1896-1963)

玄燁

聖祖 玄燁 傳(1654-1722) 康熙帝 御筆行書《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其十七 聽雨舫》水墨手繪龍紋絹本 軸 82.5×36.5cm。估價:NT$50,000 – NT$1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上拍賣。

清聖祖康熙(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為清朝第4位皇帝,因開創康乾之盛世,故有「千古一帝」之美譽,在位期間重視文化的發展,並推崇王羲之、米南宮、趙松雪、董其昌的書風,尤其酷愛玄宰之書。

弘曆

高宗 弘曆(1711-1799);乾隆帝 御筆行書七言古詩 水墨紙本 畫心 1781年作 138x58cm。估價:NT$500,000 – NT$1,0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上拍賣。

乾隆皇帝(1711—1799),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皆有所成,天資聰穎,詩、書、畫皆善,親筆書、畫作品數量眾多。乾隆皇帝是一位書法愛好者,書法寫出了藝術美,其水平完全達到了書法家的境界,所留之書畫作品可以說是歷代皇帝中最多的。其書藝所呈現,部分來自個人喜好藝術特質,亦有來自皇室豐富的典藏薰陶,其傳承王羲之的書法傳統,上追眾多晉唐名書法家,沉溺書法在臨摹學習中,汲古創新,展現典雅神妙的正傳書風。在乾隆帝的行書中,洋溢著平淡天真、典雅秀逸的董其昌風格。

袁克文

袁克文(1890-1931);行書五言聯 水墨紙本 軸 178×47.5cm x2。估價:NT$300,000 – NT$6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上拍賣。

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別署寒雲,袁世凱的次子,是民國時期的詩詞家、書法家,真、草、隸、篆四種字體均能書寫,袁克文18歲時書法已臻成熟,享譽北京、天津、上海。作品以畫入書,巧妙留白。他的篆書取法於鐘鼎文字,楷法則從颜體入手,下筆不俗,深得書法奧義。運筆圓轉,縱橫奇肆,清秀雄健,内含魏碑風韻,以康有為基礎,自成一家。如作品五字六尺對聯,章法氣勢開張,結體則是中宮開張,用筆豪邁恣肆,予人豁然大度之感,樸實無華,奇趣生妙,饒富生命力,為性情和當時心態的寫照。

溥儒

溥儒(1896-1963);楷書七言聯冊 水墨灑金色箋 冊頁十二開 對聯尺寸18x3cm x24。冊頁尺寸26.5×16.5cm x12。估價:NT$800,000 – NT$1,600,000。此作品於2021年10月30日在藝流國際拍賣舉行的王侯貴戚 廟堂縉紳書畫大觀上拍賣。

溥儒(1896—1963),滿族,「溥」為其輩份,民國以後改為姓。後改字心畬,又自號「西山逸士」。清皇室之貴裔。自幼即深受傳統中國禮教與文化薰陶,經史子集,無不涉獵。溥心畬早年的大楷主要取法顏柳歐三家,後於裴休《圭峰碑》 用力頗多。小楷初學羲、獻,後亦寫隋碑。這些對聯作品筆畫刀斬斧齊、內緊外鬆的結體,呈現出《圭峰碑》的特點。字既有柳公權的法書注重骨架氣勢,又有顏真卿圓潤般的渾厚。其將顏柳二者的書法字體融為一體,書法創作的作品達到登峯造極,世間珍品。

2020年中國藝術排行榜

一、中國書畫

近年來,中國書畫成為收藏界最熱門品類。細分高價板塊,書畫市場除了三件水墨作品入圍2020全球TOP10,同時中國古代書畫也出現了超高價(如圖1)。書畫藝術高價拍品,其中古代書畫有14件,並且佔據成交榜單的前三甲,近現代書畫11件,當代書畫則佔據了4件。

總的來說,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整體表現穩定,在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中起到的穩定性作用,尤其以張大千齊白石等為代表的近現代書畫名家(如圖2),受到國內外藏家的高度認可,占市場核心地位。

圖1 2020年書畫藝術品高價拍品

圖2 近現代書畫藝術家TOP50

二、中國現代藝術

作為中國藝術市場增長最快的板塊,中國現代藝術(也叫經典油畫)持續不斷產出著令人拍案叫絕的高價和傳奇。在海量可供選擇的藝術品中,二十世紀藝術品目前是更多人的共同選擇,僅常玉、趙無極、吳冠中和朱德群4位藝術家,就支撐起了二十世紀藝術板塊近八成的成交額(如圖3),他們中大多都有著旅法背景,這支時代造就的藝術家隊伍如今為中國藝術市場貢獻了眾多藝術臻品,他們的作品也是藝術市場公認的保質藝術品。

圖3 現代藝術家TOP50

趙無極、常玉、吳冠中、朱德群作品年度成交額(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