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 出價金額 | 日期時間 |
p**********e | NT$10,000 | 2023-01-23 09:01:47 |
開始拍賣 | NT$10,000 |
Previous product
Back to products
史國良(B.1956)
目前出價: NT$10,000
Next product
蔣深 金礪(1595-1662)金曾
目前出價: NT$10,000
海瑞(1514-1587)
目前出價: NT$10,000
L7001 海瑞(1514-1587);節錄蘇軾《前赤壁賦》
水墨金箋 鏡片 16.5 x 48cm
題識:海瑞
鈐印:海瑞之印
鑑藏印:目台、陳豫鍾印、適園藏本、蕅絲孔居
鑑藏印說明:
陳豫鍾(1762—1806),字浚儀,號秋堂,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學者、書畫篆刻家。深於小學,工書篆籀,摹印尤精,與黃易、陳鴻壽、奚岡齊名,為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
陳式金,號稱寄舫先生,相傳清道光年間,南街陳府出了個名震畫壇的書畫家和書畫鑑賞家。他家富甲澄江,屋宇盈百,為人和善,好行義舉。有一年他的一家鄰居遇急難,陳氏乃加倍出資,將其東牆外的數畝荒地購下,並憑藉自身是書畫家的匠心和功力,隨手指點,闢池引水,“為鳥植林,為魚鑿潭”,使這片不毛之地很快變成了宜書、宜詩、宜畫、宜居、宜遊的私家小園林,可謂“無意為園而適成之”,於是便欣欣然自題園名為“適園”。
鄧芬(1894-1964),字誦先,號曇殊,又號從心先生、二不居士,廣東南海人出身書香門第,擁天縱之資,早在二十七歲時,其才華已為人賞識,畫名遍廣州。為早期粵港澳國畫壇重要人物之一,天才橫溢,擅書畫外,更精於詩文、曲藝及雕刻,對中國傳統藝術有極大貢獻。擅繪人物、花鳥、間亦畫山水,筆下美人、羅漢佛像更稱著畫壇,書法亦別具一格。他既能繼承國畫傳統,又能自闢新境界,因此被中國畫壇大師張大千推崇為廣東唯一國畫家。
尚有庫存
This auction is closed
分類: 09原場拍-清翫雅集
標籤: 2022秋季拍賣, 原場拍-清翫雅集, 海瑞
相關商品
藍蔭鼎(1903-1979)
目前出價: NT$10,000
L2005 藍蔭鼎(1903-1979);淡江雨後
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cm
簽名於右下方
藍蔭鼎,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默默參與美術活動,不捲入運動,獨來獨往,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藍蔭鼎的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有「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之譽。他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被大量翻印成日曆、賀年卡、畫冊等印刷品,畫作廣為流傳。
上款人說明:
蕭贊育(1905年—1999年),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與日本明治大學,因追隨蔣介石反共,被視為心腹親信,歷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秘書、第三處中將副主任、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曾參與組建復興社,並在賀衷寒接任第二任書記前短暫代理書記,鼓吹法西斯主義,為蔣介石獨裁造勢,時人將其視為蔣的“十三太保”之一。“三青團”成立後,任中央幹事,並任成都陸軍軍官校、武漢行營政治部主任,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平日報》、《掃蕩報》總社長,當選“立法委員”。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逃往台灣,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歷任拔提書局、正中書局、“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建社雜誌》社主任委員兼發行人,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粥會會長等職。1963年當選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1969年起任第十至十三界“中央評議委員”;1990年11月訪問大陸,在北京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埔五期同學程子華親切會面。蕭贊育曾編撰《中華文化百科全書》,著有《赴俄國留學及歸國後經歷紀略》(台北《湖南文獻》第12卷 1984.7)、《棉湖大捷五十週年訪問記》(1975年)、《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知行問題》等書及文章;後人輯有《黃埔一期蕭贊育先生紀念集》(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編印 1994年)。
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cm
簽名於右下方
藍蔭鼎,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默默參與美術活動,不捲入運動,獨來獨往,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藍蔭鼎的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有「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之譽。他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被大量翻印成日曆、賀年卡、畫冊等印刷品,畫作廣為流傳。
上款人說明:
蕭贊育(1905年—1999年),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與日本明治大學,因追隨蔣介石反共,被視為心腹親信,歷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秘書、第三處中將副主任、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曾參與組建復興社,並在賀衷寒接任第二任書記前短暫代理書記,鼓吹法西斯主義,為蔣介石獨裁造勢,時人將其視為蔣的“十三太保”之一。“三青團”成立後,任中央幹事,並任成都陸軍軍官校、武漢行營政治部主任,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平日報》、《掃蕩報》總社長,當選“立法委員”。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逃往台灣,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歷任拔提書局、正中書局、“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建社雜誌》社主任委員兼發行人,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粥會會長等職。1963年當選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1969年起任第十至十三界“中央評議委員”;1990年11月訪問大陸,在北京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埔五期同學程子華親切會面。蕭贊育曾編撰《中華文化百科全書》,著有《赴俄國留學及歸國後經歷紀略》(台北《湖南文獻》第12卷 1984.7)、《棉湖大捷五十週年訪問記》(1975年)、《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知行問題》等書及文章;後人輯有《黃埔一期蕭贊育先生紀念集》(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編印 1994年)。
黃土水(款)(1895-1930)
目前出價: NT$10,000
費以復(1913-1982)
目前出價: NT$10,000
萬今聲(1912-1993)
目前出價: NT$10,000
林玉山(1907-2004)
目前出價: NT$10,000
楊祖述(1913-1995)
目前出價: NT$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