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產品沒有出價
Previous product
Back to products
蔡嘉(1686-1779)
目前出價: NT$10,000
Next product
胡錫珪(1839-1883)
目前出價: NT$10,000
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1835-1908)
目前出價: NT$10,000
L4004 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1835-1908);歲朝清供
設色絹本 日本裱軸 1898年作(書)19 x 41.5cm(畫)97.5 x 42cm
題識:光緒戊戌孟夏上浣御筆。
詩堂:仁者樂壽。
題跋: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姿萬態破朝霞。臣徐郙敬題。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捲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臣張百熙敬題。
鈐印:(慈禧)養太和、萬物光輝、大雅齋、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徐)臣郙印(張)張百熙印
題跋說明: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狀元,先後授翰林院修撰、南書房行走、安徽學政、江西學政、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拜協辦大學士,世稱徐相國。精於書法,擅畫山水,入詞館,被召直南書房。慈禧常諭徐郙字有福氣,晚年御筆作畫,悉命徐郙題志,傳世慈禧畫作中多見徐郙行楷詩題。因兼具金石派學養,黃賓虹評價徐郙雲:“徐頌閣、張野樵一流,為乾嘉畫家所不逮”。
張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號潛齋,湖南長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授編修。光緒七年,督山東學政。十四年,典試四川。十五年,命直南書房。二十一年,遷侍讀學士。二十三年,督廣東學政,遷內閣學士。戊戌政變後,因薦舉康有為獲罪,革職留任。二十六年,任禮部侍郎,擢左都御史。後又歷任工部、刑部、吏部、戶部、郵傳部尚書。並曾充管學大臣,主持京師大學堂,創醫學及譯學館、實業館,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尚有庫存
This auction is closed
分類: 04文殊閣專拍-中畫
標籤: 2022秋季拍賣, 文殊閣專拍-中畫, 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
相關商品
藍蔭鼎(1903-1979)
目前出價: NT$10,000
L2005 藍蔭鼎(1903-1979);淡江雨後
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cm
簽名於右下方
藍蔭鼎,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默默參與美術活動,不捲入運動,獨來獨往,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藍蔭鼎的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有「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之譽。他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被大量翻印成日曆、賀年卡、畫冊等印刷品,畫作廣為流傳。
上款人說明:
蕭贊育(1905年—1999年),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與日本明治大學,因追隨蔣介石反共,被視為心腹親信,歷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秘書、第三處中將副主任、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曾參與組建復興社,並在賀衷寒接任第二任書記前短暫代理書記,鼓吹法西斯主義,為蔣介石獨裁造勢,時人將其視為蔣的“十三太保”之一。“三青團”成立後,任中央幹事,並任成都陸軍軍官校、武漢行營政治部主任,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平日報》、《掃蕩報》總社長,當選“立法委員”。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逃往台灣,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歷任拔提書局、正中書局、“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建社雜誌》社主任委員兼發行人,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粥會會長等職。1963年當選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1969年起任第十至十三界“中央評議委員”;1990年11月訪問大陸,在北京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埔五期同學程子華親切會面。蕭贊育曾編撰《中華文化百科全書》,著有《赴俄國留學及歸國後經歷紀略》(台北《湖南文獻》第12卷 1984.7)、《棉湖大捷五十週年訪問記》(1975年)、《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知行問題》等書及文章;後人輯有《黃埔一期蕭贊育先生紀念集》(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編印 1994年)。
水彩紙本 框 1960年作 34 x 66cm
簽名於右下方
藍蔭鼎,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默默參與美術活動,不捲入運動,獨來獨往,一手闖出特有的水彩畫風,為台灣首位應邀訪美的藝術家。藍蔭鼎的作品以台灣本土的農村美景為題材,有「謳歌快樂農村的水彩畫家」、「畫我故鄉的文化大使」之譽。他以中國水墨畫精髓創造嶄新的水彩畫意境,被大量翻印成日曆、賀年卡、畫冊等印刷品,畫作廣為流傳。
上款人說明:
蕭贊育(1905年—1999年),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後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與日本明治大學,因追隨蔣介石反共,被視為心腹親信,歷任國民黨中央軍校畢業生調查科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秘書、第三處中將副主任、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處秘書長;曾參與組建復興社,並在賀衷寒接任第二任書記前短暫代理書記,鼓吹法西斯主義,為蔣介石獨裁造勢,時人將其視為蔣的“十三太保”之一。“三青團”成立後,任中央幹事,並任成都陸軍軍官校、武漢行營政治部主任,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和平日報》、《掃蕩報》總社長,當選“立法委員”。國民黨敗退大陸前夕,逃往台灣,從事文化宣傳工作,歷任拔提書局、正中書局、“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建社雜誌》社主任委員兼發行人,中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粥會會長等職。1963年當選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委員,1969年起任第十至十三界“中央評議委員”;1990年11月訪問大陸,在北京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埔五期同學程子華親切會面。蕭贊育曾編撰《中華文化百科全書》,著有《赴俄國留學及歸國後經歷紀略》(台北《湖南文獻》第12卷 1984.7)、《棉湖大捷五十週年訪問記》(1975年)、《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知行問題》等書及文章;後人輯有《黃埔一期蕭贊育先生紀念集》(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編印 1994年)。
黃土水(款)(1895-1930)
目前出價: NT$10,000
周大集(1914-1998)
目前出價: NT$10,000
胡善餘(1909-1993)
目前出價: NT$10,000
萬今聲(1912-1993)
目前出價: NT$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