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枚(1669-1742)
張宗蒼(1686-1756)
鄒一桂(1686-1772)
L6011 鄒一桂(1686-1772);荷塘清秋
設色絹本 軸 1752年作 93 x 49 cm
題識:壬申春仲,扈從盤山恭畫,臣鄒一桂。
詩堂:荷塘清秋。
題跋:(蔣)二知老人池塘柳鷺圖真迹逸品。蔣薄。(伍)南雪道人伍元蕙敬觀並題於澄觀閣之東廂燈下。
(宮)妙品。農山鑒賞並題。
鈐印:臣鄒一桂、己丑翰林。(乾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乾隆御覽之寶、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璽、御書房鑑藏寶、乾隆鑑賞、宜子孫、八徵耄念之寶。(嘉慶)嘉慶御覽之寶。(蔣)蔣溥之印。(王)王勝之。
鑑藏印:(伍)伍氏迂盦主人、伍氏儷荃平生真賞。(宮)宮氏珍藏、農山欣賞、宮氏農山鑒定、頻羅菴主
題跋、鑑藏印說明:
蔣溥(1708—1761),大學士蔣廷錫長子,字質甫,號恒軒,江蘇常熟人。清朝大臣,畫家,善畫花卉,深得家傳。雍正八年二甲第一名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性情寬厚而警敏,任職後,精心奉職,勤於政事,是乾隆時期的重臣,亦是蔣派花鳥畫藝術的重要代表。
伍元蕙(1824-1865),廣東南海人,清道光-清鹹豐年間收藏家。號良謀、儷荃、南雪道人、迂庵主人。齋號南雪齋、南雪樓、澄觀閣。家藏巨富,刻有《南雪齋藏真帖》、《澄觀閣摹古帖》,宋元法書以及歷代繪畫中,從黃庭堅、吳琚一直到董其昌,伍元蕙的收藏章不斷重覆出現,為清代書畫收藏大家。
宮爾鐸,清光緒時懷遠人(原籍江蘇泰州),生於道光十八年。字農山,一字退園,別號抱璞山人。國子監生,太史宮星楣之侄。曾任陝西烏延(今橫山縣南)知事,延安、同州(今大荔縣)知府。兼安邊同知三品銜,誥授通議大夫(注一)。為著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之一。生平著述有《思無邪齋古文》八卷,畫作有《春花圖譜卷》等。
設色絹本 軸 1752年作 93 x 49 cm
題識:壬申春仲,扈從盤山恭畫,臣鄒一桂。
詩堂:荷塘清秋。
題跋:(蔣)二知老人池塘柳鷺圖真迹逸品。蔣薄。(伍)南雪道人伍元蕙敬觀並題於澄觀閣之東廂燈下。
(宮)妙品。農山鑒賞並題。
鈐印:臣鄒一桂、己丑翰林。(乾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乾隆御覽之寶、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璽、御書房鑑藏寶、乾隆鑑賞、宜子孫、八徵耄念之寶。(嘉慶)嘉慶御覽之寶。(蔣)蔣溥之印。(王)王勝之。
鑑藏印:(伍)伍氏迂盦主人、伍氏儷荃平生真賞。(宮)宮氏珍藏、農山欣賞、宮氏農山鑒定、頻羅菴主
題跋、鑑藏印說明:
蔣溥(1708—1761),大學士蔣廷錫長子,字質甫,號恒軒,江蘇常熟人。清朝大臣,畫家,善畫花卉,深得家傳。雍正八年二甲第一名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性情寬厚而警敏,任職後,精心奉職,勤於政事,是乾隆時期的重臣,亦是蔣派花鳥畫藝術的重要代表。
伍元蕙(1824-1865),廣東南海人,清道光-清鹹豐年間收藏家。號良謀、儷荃、南雪道人、迂庵主人。齋號南雪齋、南雪樓、澄觀閣。家藏巨富,刻有《南雪齋藏真帖》、《澄觀閣摹古帖》,宋元法書以及歷代繪畫中,從黃庭堅、吳琚一直到董其昌,伍元蕙的收藏章不斷重覆出現,為清代書畫收藏大家。
宮爾鐸,清光緒時懷遠人(原籍江蘇泰州),生於道光十八年。字農山,一字退園,別號抱璞山人。國子監生,太史宮星楣之侄。曾任陝西烏延(今橫山縣南)知事,延安、同州(今大荔縣)知府。兼安邊同知三品銜,誥授通議大夫(注一)。為著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之一。生平著述有《思無邪齋古文》八卷,畫作有《春花圖譜卷》等。
鄒一桂(1686-1772)
L6012 鄒一桂(1686-1772);富貴壽考
設色絹本 軸(書)18.5 x 61cm(畫)103 x 51cm
題識:臣鄒一桂恭寫。
師堂:富貴壽考。文山。
題跋:(傅)二知老人畫松石仙壽圖傳世名跡大中堂。(王)歲寒三友圖真跡絹本。王養度題。
鈐印:臣鄒一桂。(崇)臣崇綺印。(傅)傅增湘印、戊戌翰林
鑑藏印:富春董氏收藏書畫記、番禺潘氏望瓊仙館藏、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
題跋、鑑藏印說明:
崇綺(1829-1900),字古琴,號文山,阿魯特氏,出身蒙古正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晚清狀元、大臣。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父親。
王養度,字號蒙泉,齋名蒙泉書屋、三羊齋,浙江杭州人。藝術家,代表作《趙孟頫行書關隱大川濟禪師塔銘卷》、《文徵明王守秋聲賦書畫合卷》等。
傅增湘(1872-1949年),字叔和,後改字沅叔,號潤元,自屬藏園居士、雙鑒樓主人。四川江安人。清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直隸提學使,創辦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及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後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1927年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等職。以後專事圖書收藏、校勘和目錄、版本研究,編有《藏園群書經眼錄》、《藏園群書題記》、《雙鑒樓善本書目》等。1946年,傅增湘先生將其收藏的元版《順齋先生閒居稿》七冊捐獻故宮博物院。
潘正煒(1821-1861),廣東番禺人。字季彤,號聽樓主人,室名望瓊仙館。精鑒別,富收藏書、畫,鑒賞家。
設色絹本 軸(書)18.5 x 61cm(畫)103 x 51cm
題識:臣鄒一桂恭寫。
師堂:富貴壽考。文山。
題跋:(傅)二知老人畫松石仙壽圖傳世名跡大中堂。(王)歲寒三友圖真跡絹本。王養度題。
鈐印:臣鄒一桂。(崇)臣崇綺印。(傅)傅增湘印、戊戌翰林
鑑藏印:富春董氏收藏書畫記、番禺潘氏望瓊仙館藏、蒙泉書屋書畫審定印
題跋、鑑藏印說明:
崇綺(1829-1900),字古琴,號文山,阿魯特氏,出身蒙古正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晚清狀元、大臣。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父親。
王養度,字號蒙泉,齋名蒙泉書屋、三羊齋,浙江杭州人。藝術家,代表作《趙孟頫行書關隱大川濟禪師塔銘卷》、《文徵明王守秋聲賦書畫合卷》等。
傅增湘(1872-1949年),字叔和,後改字沅叔,號潤元,自屬藏園居士、雙鑒樓主人。四川江安人。清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直隸提學使,創辦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及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後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1927年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等職。以後專事圖書收藏、校勘和目錄、版本研究,編有《藏園群書經眼錄》、《藏園群書題記》、《雙鑒樓善本書目》等。1946年,傅增湘先生將其收藏的元版《順齋先生閒居稿》七冊捐獻故宮博物院。
潘正煒(1821-1861),廣東番禺人。字季彤,號聽樓主人,室名望瓊仙館。精鑒別,富收藏書、畫,鑒賞家。
弘旿(1743-1811)
L6014 弘旿(1743-1811);積雨煙樹
設色絹本 軸 87.5 x 20cm
題識:臣弘旿恭繪。
題跋:積雨平原煙樹重,翠崖子丈削芙蓉,招提更在秋雲外,只許行人聽曉鐘。臣張宗蒼敬題。
鈐印:弘、旿、乾隆御覽之寶、(張)宗、(張)蒼
題跋說明: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一字墨岑,號篁村、蔗翁、太湖漁人,晚稱瘦竹,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初以主簿理河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以繪《吳中十六景》畫冊敬獻,稱旨,命入都祗候內廷。十九年(1754年)授戶部主事。其山水畫用筆沈著,山石多加積染,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具有蒼勁秀雅之風,深得高宗皇帝賞識,成為乾隆朝宮廷的重要畫家。《石渠寶笈》著錄畫作116件。71歲時卒於故里。
設色絹本 軸 87.5 x 20cm
題識:臣弘旿恭繪。
題跋:積雨平原煙樹重,翠崖子丈削芙蓉,招提更在秋雲外,只許行人聽曉鐘。臣張宗蒼敬題。
鈐印:弘、旿、乾隆御覽之寶、(張)宗、(張)蒼
題跋說明: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一字墨岑,號篁村、蔗翁、太湖漁人,晚稱瘦竹,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初以主簿理河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以繪《吳中十六景》畫冊敬獻,稱旨,命入都祗候內廷。十九年(1754年)授戶部主事。其山水畫用筆沈著,山石多加積染,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具有蒼勁秀雅之風,深得高宗皇帝賞識,成為乾隆朝宮廷的重要畫家。《石渠寶笈》著錄畫作116件。71歲時卒於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