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原場拍-古畫
弘旿(1743-1811)
L6014 弘旿(1743-1811);積雨煙樹
設色絹本 軸 87.5 x 20cm
題識:臣弘旿恭繪。
題跋:積雨平原煙樹重,翠崖子丈削芙蓉,招提更在秋雲外,只許行人聽曉鐘。臣張宗蒼敬題。
鈐印:弘、旿、乾隆御覽之寶、(張)宗、(張)蒼
題跋說明: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一字墨岑,號篁村、蔗翁、太湖漁人,晚稱瘦竹,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初以主簿理河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以繪《吳中十六景》畫冊敬獻,稱旨,命入都祗候內廷。十九年(1754年)授戶部主事。其山水畫用筆沈著,山石多加積染,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具有蒼勁秀雅之風,深得高宗皇帝賞識,成為乾隆朝宮廷的重要畫家。《石渠寶笈》著錄畫作116件。71歲時卒於故里。
設色絹本 軸 87.5 x 20cm
題識:臣弘旿恭繪。
題跋:積雨平原煙樹重,翠崖子丈削芙蓉,招提更在秋雲外,只許行人聽曉鐘。臣張宗蒼敬題。
鈐印:弘、旿、乾隆御覽之寶、(張)宗、(張)蒼
題跋說明:
張宗蒼(1686—1756),字默存,一字墨岑,號篁村、蔗翁、太湖漁人,晚稱瘦竹,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師承清代婁東畫派的傳人黃鼎,擅畫山水。初以主簿理河工事。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以繪《吳中十六景》畫冊敬獻,稱旨,命入都祗候內廷。十九年(1754年)授戶部主事。其山水畫用筆沈著,山石多加積染,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具有蒼勁秀雅之風,深得高宗皇帝賞識,成為乾隆朝宮廷的重要畫家。《石渠寶笈》著錄畫作116件。71歲時卒於故里。